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,请下载APP继续阅读。APP内容更加精彩,期待你的到来。点击确认开始下载。

第一卷:在外而安 第035章 低价倾销(2 / 3)

是整个编委会的观点,那么则法不责众,对方无论怎么抨击《青年诗刊》,那也是众人把压力分摊了,不至于让某一个人首当其冲。

不过,现场与会者都在津津有味地讨论着张圆圆姑娘先前的表演,魏西平的发言也好,周进的发言也罢,关注的人不多,现场也没有人提出反对的声音。

许多人心想,打油诗都那么多,写几首白话诗,貌似也没啥呀。

但也有个别人,把周进的发言用笔记录了下来,不知道作何用途。

最后是《青年诗刊》首期诗作终审,其实不过是一个噱头罢了。编辑部将一些好的诗歌挑出来,安排人现场朗读之后,再供诸人评点。

第2/2页)

谁愿意做这个傻子,说某个人的诗歌写得很烂?

大家都是士林中人,写诗只是一个爱好,因为这个而得罪了人,那就毫无必要了。

诗歌峰会正式结束前,张圆圆姑娘再次出场,教大家学唱《飘雪》这首歌。

随着诗歌峰会的正式结束,这首歌也逐渐被顺天府境内的年轻读书人传唱开来。

为了创办《青年诗刊》,大家众筹了好几十两银子,再加上几家商铺提供的广告投入,合计四百两银子左右,可以用于刊印支出。

经过和城外某家书坊对接,厚厚的一册《青年诗刊》,其印刷成本,大约为一百文钱。若是量大,还可以有九折优惠。

经过编委会商议,又和书坊讨价还价,初印四千册,制作豪华精良,合计用银三百五十两银子。

最后还剩下五十两银子,用于编委会工作人员的津贴。

按照事先约定,每一期刊物出来,每一位编委会暨编辑部工作成员,可以享受二两银子的补助。

胡永承接了大量广告软文的撰写,另给了他一两银子作为酬劳。

不过,在谈到《青年诗刊》的销售问题时,出现了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见。

一种观点认为,为了筹办这本刊物,付出了这么多的时间和精力,也投入了这么大的物资成本,不说依靠这本刊物赚钱,至少也应当保本。每本书售价一百文或者九十文,才是合适的。

另一种观点则认为,大家参与这个事情,本来就不是为了赚钱,既然有各个商铺的广告投入作为补贴,成本大幅度降低,摊到每个人头上,每人也不过是亏了一点小钱而已,又何必计较呢?

真以为在士林之中养望,一文钱都不必花?哪有这么好的事情?

还不如干脆把《青年诗刊》免费赠送给那些

举报本章错误( 无需登录 )